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在萧山衙前爆发的一场农民运功,掀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斗争史的序幕,显示了农民群众潜在的伟大力量,在近现代农民运动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了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增强党员信念,弘扬优良革命传统,10月24日上午,圆正酒店本部支部组织党员及积极分子前往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学习了解此次农民运动始末。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衙前农民运动的历史画卷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衙前濒临钱塘江海湾,生活在此处的农民易受坍江、旱涝等威胁,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五四运动后,随着时代新思潮的传播,浙籍知识分子沈定一、俞秀松、叶天底等人开始关注中国农民问题和农村阶级状况,他们认为知识分子应当与广大工人、农民等劳动者联合一致,致力于农民教育,团结农民力量。1921年4月,沈定一在家乡衙前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农民子女学校——“世界当中一个小小的学校”,通过农村教育传播革命火种。9月以李成虎为领导人在衙前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后方圆150公里内的绍兴、曹娥等县先后建立了80多个农民协会。这些农会把农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维护农民的利益开展了减租减息等反抗地主阶级压迫的斗争。 衙前农民运动最终遭到军阀政府的血腥镇压,但革命的火种就此埋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场的每一位党员都深刻感受到了衙前农民“不屈、抗争、进取”的革命精神。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将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葆党员先进性。



(供稿:中共浙大控股集团圆正酒店本部支部)
|